立足西部 奋进十年 在追赶超越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 2023-01-10
  • 4,041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高等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的指示要求,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为目标,以一流建设为引领,按照“办学有特色、发展有优势、工作有亮点”的思路,着力强机制、破难题、提质量,走过了从弱到强、从大到优的发展历程,办学规模、资源投入、内涵发展实现历史性跃升。

十年来,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高等院校由98所增长至111所,在校生由137.6万人增长至198.1万人,每十万人口中高校在校生居全国第3,专任教师由6.3万人增长至7.5万人,高考录取率稳定在8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8%,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所需所盼。

十年来,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实现格局性变化。高等教育总投入由360.4亿元增长至627.7亿元,增幅74.2%,高等院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达1.68万元,教育始终是全省最大的民生支出。近十年高校增编7500余名,近两年下达周转池使用计划1800余名,改革政策红利不断显现。高等院校办学条件、校园环境显著改善,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广泛应用,一大批校园建筑成为区域性文化地标。

十年来,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显著提升。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学校和学科总数分别居全国第4、第7,西部第1。8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申报成功率100%,4所院校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位居全国第4,中西部第1。陕西高等院校累计获国家三大奖166项,“十三五”期间高等院校获奖数保持全国前六,高校获奖数占全省获奖总数的63.23%,2021年度获奖占比更达到了73%,高等院校已成为陕西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在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一等奖数和获奖总数均居全国第3,人才培养核心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一、坚守立德树人之魂,赓续红色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视察,先后给陕西多所高校回信或批示指示,全省高校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延安精神、西迁精神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推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一体化发展,连续四年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每年8万师生参与,这项活动受到中央领导鼓励肯定。发端于陕西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回信,上升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主赛道。去年岁末、今年年初,陕西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疫情,高等院校凝心聚力打赢了“长安大学疫情阻击战”“研究生考试攻坚战”“跨市学生转运隔离突击战”“百万学子寒假返乡大会战”等四大“战疫”,广大师生齐心同心上了一堂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大课”。十年来,3所高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3名高校教师被授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5名高校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个教师团队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涌现出了侯伯宇、何雅玲、郝跃等一大批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杰出高校教师代表。

二、坚持“一流建设”引领,打造高原高峰

坚持分层分类发展,建强建优国家级省级一流学科专业,让高原崛起、高峰显现。新增碳中和、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健康中国等相关学科292个、专业659个,撤销学科111个、专业324个,建立了黑白名单学科专业制度,优化更新的学科专业数占比近40%,实现了存量优化与增量创新“双轮驱动”。累计新增博硕士授权单位5个,省属高校获批3个专博点,填补了专博点空白,民办学校硕士授权实现“零”突破。十年来,一批学科专业跻身全国前列,12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7个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10%,84个学科进入ESI前1%,2022年3月ESI前1%增量居全国第1。在全国率先组建省级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共同体建设委员会),坚持遴选和发布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教学改革项目和“育苗”科技基金项目,以一流专家智库和示范项目引领一流学科专业发展。

三、坚持特色内涵发展,提升育人质量

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从课改与教改、教材与教法、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后、学生与教师,全方位深化人才培养改革。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精神,率先推出“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首创的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上升为全国赛事,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和获奖总数全国第2。聚力打造特色优势课程和教材,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五类“金课”288门、入选首批全国高等教育类优秀教材18部,均居全国第5。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169个,打造高校“院士工作室”177个,建设“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100个,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陕西高等院校现有院士48人,长江学者239人,杰青、优青19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50%。全生命周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一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双创示范校脱颖而出,“互联网+”国赛成绩连续五届稳居全国前列,高校创新创业铺天盖地、异彩纷呈,展现出无限生机。

四、坚持教育服务社会,践行使命担当

陕西高等院校积极对接西部大开发、秦岭生态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省教育厅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组建了陕西数理基础科学研究院、依托西北大学组建了陕西化生基础科学研究院、依托陕西师范大学组建了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积极推动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环大学创新经济圈建设,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积极支持高校建设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科研平台。目前,以秦创原建设为牵引的高校科技改革态势已经形成。2021年,全省高校科研经费投入较十年前翻一番,专利授权增长近3倍,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数量和经费分别是十年前的24倍、41倍,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在国庆70周年阅兵、港珠澳大桥通车、新冠疫情防控,以及嫦娥五号等国家重大工程中贡献了陕西高校智慧和力量。十年来,全省高校累计培养毕业生337万人,72.1%的毕业就业生扎根西部和基层,培养出了“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张荣桥、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及“重组胶原蛋白研究的开拓者”范代娣等一批优秀学子,他们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书写无悔青春。

五、坚持协同开放联动,促进合作共赢

连续举办七届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获批全国丝路国际产学研用平台并举办了两届国际合作会议,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教师教育联盟、“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布局海外研究院、教育援外培训基地、鲁班工坊,在国际上展现了陕西高等教育软实力。近十年,来陕国际留学生规模超过10.3万人,“留学陕西”品牌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增至41个,办学规模超过了1万人,公派留学人员突破1万人次,国际化人才培养达到新高度。积极组建区域性大学联盟、共同体,未央联盟、临潼联盟、长安联盟、咸阳联盟等已成为高校间要素流动、优势互补的“示范样板”,西部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西部医学教育联盟等已成为中西部高校联动发展的新纽带。关中平原、黄河金三角、呼包鄂榆等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加速推进,一批服务西部城市群建设的区域性科教创新中心正在逐步形成。

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十年,是追赶超越、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十年,也是中西部高等教育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缩影。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陕西高等教育将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为西部高等教育事业铺石奠基、引领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回到顶部